• 站点公告:
  • 立足四川、面向行业、辐射全国、放眼世界! 本着服务社会、服务民众、服务产业、服务会员的办会理念,促进民众健康、美丽、快乐、长寿!

  • 当前位置:天古讲坛 -> 新闻内页
中医药与传统文化
http://www.kxys.org.cn 发布:kxys.org.cn [2020-08-06]


  • 第一章

    文化: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一般指与人的精神意识活动相关的行为和社会产物,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三要素。代表一定民族特点的,反映其理论思维水平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

    传统文化:“传”原始涵义为“传递物品”,后引申为“传授、传播”;

    “统”原义为“丝的头绪”,现指“恒久不变的核心体系”。


    什么是传统文化 

    (一)文化 广义的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 :一般是指与人的精神意识活动相关的行为和社会产物,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三要素。代表一定的民族特点的,反应其理论思维水平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传统文化 传:原始含义为“传递物品,后引申为“传授、传播 “统:原义为“丝的头绪,现指“恒久不变的核心体系 广义的传统文化:各个民族历史上不断创造、积累传承下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传统文化:各个民族历史上不断创造积累传承下来的一些与精神意识活动相关的行为和社会产物,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三要素。 

    (三)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学为核心,还有道教等文化等形态。中华传统文化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第二节 何为中医药 

    (一)何为中医药? 基本定义: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医药实践; 历史地位:中国第五大发明或新四大发明之一; 文化层面:中华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二) 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医学实践 中医诊法:望、闻、问、切 。 中医治法:针灸、口服汤剂、中成药、药酒等。 中药制造:药材的采集、种植、净制、鉴别等 。 中药管理:病历、处方、制药工艺等 。 中医药研究:临床疗效观察、新药研究等。 

    (三)中华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狭义:中医药本身富含优秀的精神文化,如阴阳平衡的健康观、五行生克的系统观、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治未病及注重精神调摄的养生思想等 广义:中医药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涵盖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的文化。 

      

    现代医学:过度医疗 药物严重副作用 医源性疾病 过分依赖仪器 缺乏人文关怀 传统医药学:绿色 生态 人文 整体

    我们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应用中医药,而不是把它封存起来。

    中华文化四大支柱:阴阳五行、天人统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 

     

    课程内容和目标:1做健康的人。2学习,理解中医药的思想,文化,规划和谐、幸福人生。传承中医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走进中医药:包括四个方面,中医药是与非、中医药起源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概要、中医药经典阅读

    课程目标: 1、养生防病 2、理解中医药特色思想、文化等 3、传承精髓 思想观点:天人观、生命观 名人:扁鹊、华佗、张仲景 孙思邈、李东恒、李时珍 


    第二章

    中医药针灸是在新中国受到西方国家广泛发展

    1975 国际针灸培训中心。 1976 传统医学事业列为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1977 设立传统医学专家委员会。 1977 11月在日内瓦召开“促进并发展传统医学”会议,肯定传统医学。 1979 成立传统医学规划署。

    中医药的临床效果是根本

    中医药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中医药可应用到前沿领域

    中医药已经走出国门

    中国政府支持发展中医药

    科技界支持研究中医药



    中医药的是与非——反对 一质疑和反对的声音 二历史上中医药废存之争 三如何看待反对中医药的声音 

    1912年,北洋政府“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

    1929年,国民党政府召开的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上,余岩提出(废止中医一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并获通过,即“废止中医案”

    1950年,余岩:《改造旧医实施步骤草案》

    卫生部副部长王斌将中医归为“封建医”,认为其应随封建社会的消灭而消灭



    中医药起源和发展(时间表) 1上古时代~周代~770B.C 2春秋——秦汉时期——770B.C——265 3晋——唐时期265——960 4宋金元时期 960——1368 5明——清时期 1386——1911明清时期

    内科学:清代在因、证、脉、治等方面形成完整瘟病学

    外科学: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手术:刀针扩创引流、鼻息肉摘除、截肢等

    中药学: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

     中医药起源和发展

    1上古时代。。周代。。770B.C

    2春秋——秦汉时期——770N.C——265

    3晋——唐时期265——960

    4宋金元时期 960——1368

    5明——清时期 1386——1911


    第三章

    中医药理论概要-阴阳思想漫谈 硬币的正反面 内容:阴阳、五行的概念,阴阳理论基本思想、阴阳思想的应用 要求:掌握阴阳理论基本思想

    中医药理论概要-阴阳思想漫谈


    硬币的正反面

    内容:阴阳、五行的概念,阴阳理论基本思想、阴阳思想的应用

    要求:掌握阴阳理论基本思想

    阴阳思想溯源

    古人用来解释地震的原因;阴阳的不平衡

    产生于商周,成熟于战国与秦汉


    八卦

    太阳产生阴阳

    山南水北  八卦太阳产生阴阳山南水北男属阳,女属阴

    中医药理论概要——五行学说 五行的基本概念与产生背景 五行学说的基本思想 五行学说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五行相生相克

    相生:指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的促进和滋生作用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则生成之道,循环无穷(形象记为:金化了生水)

    相克: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制约和克制作用

    五行相克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所谓相克者,不过制其太过,而使归于平,非斩绝灭竭之谓也

    五脏:1肝2心3脾4肺5肾

    六腑1胆2胃3小肠4大肠5膀胱6三焦


    人参功能与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赢,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升浮--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呕、开窍等药物 沉降--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药物

    炮制 酒炒则升 姜汁炒则散 醋炒则收敛 盐水炒则下行


    第四单元

    易的思想:阴阳二元,事物变化。

    八卦真实玄妙。中国古人真有想象力、创造力。

    易的思想不可小看,我们应该有更广阔更有想象力的思想来看待它


    中医“致中和”思想 中医: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惊。

    中医认为七情活动太过会伤心,且常常有一定规律, 怒伤肝,悲、忧伤肺 :思伤脾 

    主传传统医药;中外传统医药有很有差异;传统医药以后肯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道教与道家的关系:道家思想核心--道;道教核心思想-弘扬不死之道,神仙长生之道。相同点:尊老子,不同点:道教讲人的心灵,理性;道教讲情绪。

    道家文化源于道德经,道就我个人理解,就是人人都有灵觉,能产生玩法万物森罗万象的心。所谓的心就是所知的一切

    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天人合一


    佛教从不同路线传入中国,决定教义、医药内容不同。佛文化的思想特色:“空”是宇宙的实相;破我执,除妄念:断除痛苦;慈悲;尊重生命;因果报应和轮回。提倡止恶行善,存善念,行善事,报善果。

    佛文化的思想特色:“空”是宇宙的实相;破我执,除妄念:断除痛苦;慈悲;尊重生命;因果报应和轮回。


    第五单元

    中医的天人观,受到传统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家思想的影响。如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人相应” 整体观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体系,并以此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周易》等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思想的指导,包含着深邃的哲理

    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清轻的阳气主热、主升、主动:漂浮在空中形成苍莽的天宇 沉浊的阴气主寒、主降、主静:沉降凝聚成诸如大地之类有形的物体


    现代科学对人体生命的看法有(细胞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单元 :微生物在人体生命存活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人体可视为包括DNA,蛋白质的多种化学物质构成 


    扁鹊主张医巫分离,破除迷信;扁鹊看病有个“六不治”:信巫不信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形羸不能服;衣食不能适;阴阳并,藏气不定。

    华佗最大的贡献是麻沸散。


    葛洪善于观察

    孙思邈从小就被称为圣童

    调性法,按摩法是孙思邈提出来的


    第六章


    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治未病包含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 

    《黄帝内经》有一段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主要指要掌握自然规律,根据天地阴阳法则调和各种方式,有节制、有规律地安排饮食和起居。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形与神俱”。也就是一个人要做到形神统一,形神结合。有形的运动而无神的调和,不算完整。 

    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当一个人身体达到平衡点的时候,是最健康的,是“治未病”。


    头是我们养生的重点,每日梳头帮你祛除百病。 无论是古代的中医还是现在的中医都不得不承认人的头上是有很多的穴位和经脉的,例如百会、上星薛等,这些穴位对于我们身体的控制真的是很重要的,所以古代中医才会用针灸这种很好的方法来治病的,通过针灸这些重要的穴位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血液循环的速度,是我们的神经功能更好,也可以提高新陈代谢的速度,古时候的人们总是喜欢用木头的梳子梳头,这样是很养生的,如果可以做到早中晚都梳头,并且每次都坚持的梳头60-100次,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会感觉精力变好了,随眠质量也会变好的。


    中医养生方法; 1、睡醒后赖床三分钟 在中风和猝死的病例中,近25%的人是在清晨起床发病的,建议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中老年人,睡醒后不要急于起身,而应先在床上闭目养神三分钟再起床。。身体可保持原来的姿势,并适当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这样血压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2、刷牙持续三分钟 刷牙的基本原则是“面面俱到”,也就是说,牙齿的外面、里面、咬合面等各个角度都要考虑到。算下来,大约有80多个牙面需要清洁,而一把牙刷在同一时间里只能刷到两到三颗牙齿,因此每次刷牙持续三分钟才能保证所有牙齿都刷干净。 


    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悉去。如果人没有非分的欲望,不贪图、不虚荣,则正气自在、真气从之。抛开生命的纯洁,再侃侃而谈中医养生之道,岂非本末倒置、贻笑大方?中医养生之道,说到底是一个修炼自己、驾驭自己的过程。生死不过是一场轮回,养生者并非执著于生,而应在情感上超脱于死。


    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中医养生保健具有独特的循道、养德、排毒解毒等特色。“药食同源”不仅开中医养生保健之先河,且经久不衰,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成为独特的优势所在 

    药食同源”能直接提升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延缓衰老。


    第七单元

    云南白药可以止血止痛

    中药的理论是依中医文化理念建立起来的,离开了中医的理念,便无法理解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也无法理解中药的功能。

    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按中医治疗原则使用的货真质优的药材,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中药在清朝以前称为本草、生药等。现代所称的生药与中药所指的范围虽有部分重叠但并不相同,不可混淆。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不论产于中国,外国均称中药。中药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中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急性慢性

    散者散也,用于疾病也

    伤湿止痛膏,有待改进


    阴阳协调配合,相互为用,是维持正常生理状态的最高标准。阴气奉承,使人长寿,阴气减少,便会夭折。阳气衰落,使人夭折,阳气充旺,便是长寿。 

    肾为先天之本

    桑是中国的骄傲


    健胃消食用炒山楂;调节血脂用生山楂;多食生山楂伤胃。

    医草是艾草;仙草是灵芝。

    金石之药:白石英,云母,石钟乳,丹砂,石硫磺,铅,赤铜屑,水银粉,土黄等:五毒之石:朱砂,石胆,雄黄,矾石,磁石


    第八单元

     红豆即海红豆(学名:Adenanthera pavonina Linn. var. microsperma)豆科海红豆属,乔木,羽装复叶,小叶长椭圆,圆锥花序,花白色,荚果扁平,种子鲜红色,心材暗褐色,质坚而耐腐,可为支柱、船舶、建筑用材和箱板;种子鲜红色而光亮,甚为美丽,可作装饰品。产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多生于山沟、溪边、林中或栽培于园庭。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红豆可以制成多种美味的食品,有很高营养价值。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相思。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秋天补的好,冬天病不找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 秋冬进补,春天打老虎 冬补三九,夏补三伏 冬病夏治,重在预防 冬令调补,量体裁衣 


    古今中药毒的概念有差异,古代药、毒不分,混称为毒药,认为凡治病之药皆为毒。同时,毒也指药物的偏性,有大毒、常毒、小毒和无毒之说。现代中药学认为,毒性是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严重不良影响及损害,是用以反映药物安全性的一种性能。常见的毒性反应包括:脏腑组织损伤,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等。因此,中药毒性的传统概念与现代内涵是不同的。 

    毒性是药物的偏性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秦汉之际。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古代医家在对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进行力所能及的观察推测和自身体悟的同时,对人类生活的周围事物,如天文、地理、气象、动物、植物、矿物以及社会变动等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观察和分析,并将观察分析的结果与人的生理、病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从而得出许多科学的结论


    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等古代哲学思想,作为中医学的思维方法,具有注重宏观观察、注重整体研究、擅长哲学思维、强调功能联系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点。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位、病因、病性以及正邪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证。论治,就是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病首先着眼于证,而不是病的异同,因此,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候,治疗方法就不同;而不同疾病,只要证候相同,便可以用同一方法治疗,这就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法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中医药及其它传统医药为保障世界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独特的优势。充分挖掘和发展中医药和其它传统医药,对于人类战胜疾病、保障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传统医药日(World Traditional Medicine Day),时间:每年10月22日,由来:1991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在北京召开国际传统医药大会。国家副主席王震宣布开会,国务委员李铁映代表中国政府……


    第九单元

    傣医药学是傣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而总结出的传统医学,它有着较系统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是中国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傣药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医药之一,远在2500年前的<贝叶经>中便有记载。傣族祖居云南西双版纳,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傣药提供了理想的药用资源,据统计,我国傣族药物有1200种。《西双版纳傣药志》收载了520种,其中最常用的有71种。


    五蕴源于古印度,后随佛教传入在融入傣药!

    傣医药学是傣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而总结出的传统医学,它有着较系统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是中国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傣药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相似之处 特点: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天人合一、未病先治 病因:内因和外因 诊法:望闻问切 辨证:寒热辨证、脏腑辨证 治则:“热病用寒药” “寒病用热药” “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 治法:内服、外治


    傣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 傣族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