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时事资讯-> 新闻内页
3月28日,国家医保局关于中医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的解读在北京举行。这项被业内称为“里程碑”的价格改革,不仅牵动着全国数万家中医医疗机构的神经,更关乎亿万患者求医问药的成本与体验。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一头连结着医院和患者,要回应医院提供的服务能不能收费、怎么收费合适的问题;一头连着医疗服务的临床技术规范,要考虑医院提供的服务有没有出处、有没有依据、有哪些具体内容和技术标准的问题。”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价格管理技术专班负责人唐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
600余项整合为99项,
患者付费过程变得简单明了
此次中医类立项指南,对患者而言,最大的收益是付费更加明确。“以针灸为例,过去可能涉及四五十项不同的收费项目,而现在只需关注几种常规针法。患者不再需要为各种复杂的针法感到困惑,他们只需了解常规针法的费用,付费过程变得简单明了。”唐菲告诉记者。
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专班项目组负责人张雯介绍,此次发布的五批指南对服务产出相同的项目进行“合并同类项”,将全国中医类项目从最多600余项整合为99项。也就是说,在临床治疗中所运用到的中医医疗手段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对应的收费条目有所改变。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属地化管理,导致了不同地区之间中医类价格项目存在项目名称不规范、项目内涵有差异、计价单位不统一等问题。”中国医保研究会中医中药专委会主任徐伟伟提到,通过规范价格项目和消除地域差异,中医药服务价格更加透明合理。各地可以依据统一的基准价合理确定实际执行水平,有助于降低服务成本。
针对收费乱象,指南明确重复收费、分解收费、串换项目、超标准收费四类禁止性行为。例如,不得同时收取穴位贴敷与普通贴敷费用,不得将灸法拆分为艾条灸、艾柱灸等分别计费,实际开展贴敷疗法不得套用中药封包项目收费,小针刀治疗需按部位而非进刀点收费。
价格制定方式的调整,
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在会议现场,来自河北省医保系统的贾莉和杨涛面前摊开一本被铅笔反复标注的文件。杨涛右耳上的“耳豆”吸引了记者注意——这位医保工作者本身就是中医治疗的受益者。“过去耳穴压豆、耳尖放血等一系列治疗要160多元,现在降到140元左右。”他坦言,既要确保医院能持续发展,又要让患者得实惠,“这个平衡点找得不容易。”
“在价格设定上,我们需避免定价过高或过低,而是力求既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不影响医院收入结构的变化。”唐菲向记者介绍,定价权宜由省级单位统一行使,遵循价格平移原则来制订相应价格,根据具体情况动态调整。
此次贾莉和杨涛也是带着问题而来:此前河北省执行的方案在针灸治疗方面,是按一次(5针)进行收费,头痛往往一次几针就可以缓解,而有些面瘫患者需要400多针才能看到效果。在新方案执行后,按“次”究竟该如何收费?
唐菲表示,比如在中医针法立项指南时,中医针法收费,既要体现劳动价值,更要突出技术价值,一切以解决患者疾病为最终目标。“比如江苏有一位专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只需一针就能从被‘抬进来’变为自行走出去,一次治疗就能解决问题,而其他医院或专家可能需要进行三到五个疗程,每个疗程扎十几针,累计可能上百针才能治愈患者。”唐菲说。
对此,专家们提出希望能通过计价单位和项目来体现技术价值。唐菲提到,“医疗并非计件工作,新的收费标准不再简单地按照针数来收费,要以治疗结果为标准,即一次治疗过程,无论扎了多少针,都按治疗效果只计算一次费用。”此外,这种方式提供了一个优化价格的机会,确保了在全国范围内项目规范和收费实现了标准化。
“价格设定遵循省级统筹、动态调整原则。”唐菲进一步解释,各省需在基准价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执行标准,既避免因定价过高诱发过度医疗,也防止价格过低导致优质服务流失。
在现场,记者采访了多位地区价采处负责人,他们均表示,如果定价过高,可能会导致过去一些简单的操作被滥用;如果定价过低,一些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项目可能无法开展。所以收费标准既要体现劳动价值,更要突出技术价值。
兼容传统与现代创新,
患者治疗选择更丰富
唐菲深度参与了5类立项指南起草论证工作。
2021年,国家医保局启动“国家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研究”课题研究,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提交的专家建议稿基础上,成立专班进一步论证打磨。仅“灸法、拔罐、推拿项目”,国家医保局价采中心、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先后邀请了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头部中医医院相关专家共同参与研究论证,召开了近百场工作座谈会,现场走访调研、论证,广泛收集中医临床专家意见建议。
唐菲介绍,国家医保局与医院方面深入交流,充分理解中医传统技术在临床应用及其收费情况。同时,考虑到中医流派众多,地区间存在差异,如南北方的差异,以及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在治疗手法上的不同,广泛调研,兼收并蓄。
新的价格项目颗粒度更大,对新技术更加“友好”。新的中医立项指南对服务产出相同的项目进行“合并同类项”,从表面上看,项目数量确实减少了,但实际上价格项目的涵盖范围更广了,能够兼容的服务内容也更加丰富。一定程度上也在用制度为创新和成果转化保驾护航,让患者的选择更加丰富。
指南强化对中医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对手法要求较高的针法、骨伤等技术探索按医生级别差异定价,并将地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针法纳入“特殊手法针法”项目。张雯解释,未来在中医传承创新发展进程中,过去小范围的技术还会被不断挖掘,新的流派和手法也会不断涌现,符合条件的特色针法技术可以直接按照“特殊手法针法”收费,无需重新申报新增收费。
而在成果转化方面,价格立项充分鼓励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例如越来越多仪器设备通过产生电、热、冷、磁、振动、光等各类物理效果,能够替代针具治疗疾病,立项指南以“仪器针法”价格解决此类创新成果收费问题,更有利于加快成果转化,让更多患者尽快享受到新式疗法。
国家医保局强调,下一步将建立中医特色疗效评价体系,推动医保支付与治疗效果挂钩。这场以“价值回归”为核心的中医药价格改革,正为传承千年的东方智慧搭建符合现代医疗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通道。
联系地址:成都市十二桥路37号华神大厦B座五楼; E-mail:sckxys@foxmail.com
秘书处:028-87788670;事业部:028-87769288;秘书处医小古:15756591911;医宗微课网-您身边的医养课堂
版权所有 ◎2008-2024 四川医宗天康中医学研究院 ㊣版权声明 四川养生网 蜀ICP备130154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