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时事资讯-> 新闻内页
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深耕药膳领域近40年,创新性地研发了季节性药膳,让药膳走出古老典籍,成为现代人触手可及的健康选择——在重庆南川的金佛山脚下,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正悄然掀起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健康饮食革命。作为这场变革的核心推动者,研究所所长杨勇带领团队,将千年中医智慧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研发出季节性应时药膳系列产品,让千年药膳在当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这一创新实践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药膳作为中医“治未病”的重要载体,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
重庆市南川区紧随国家部署,《南川区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中明确,大力发展康体运动、文化养心、中医药健康养生等健康旅游产品,配套完善温泉药浴、药膳养生、中医针灸推拿等健康服务,为研究所研发与推广药膳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应时而生:
季节性药膳的现代价值
药膳是中医药养生的“老传统”,更是现代人追求健康的“新宠儿”。
我国自古就极为重视食物在养生与疗疾方面的作用。从医祖扁鹊“君子有病,先食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到医圣张仲景“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都体现了饮食养生在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不时不食”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饮食之道,而研究所的“三应药膳”理论体系——应时、应地、应体,正是对这一理念的深化。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科技进步改变了食材及食物结构,食材的季节性、地域性特征减弱,‘反季节饮食’虽带来便利,却违背了中医‘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基于此,作为中医药科技工作者,我们认为有责任开展相关研究,引导人们回归自然饮食,顺应时节养生。”杨勇告诉记者。
团队以金佛山道地药材为根基,结合二十四节气的人体生理变化,研发出如“天麻莲藕羹”“君子献玫”“药膳米豆粽”“五行方药膳月饼”等标志性产品。谈及此,杨勇如数家珍:“这些产品都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紧密结合节气变化与人体需求进行研发。每一款药膳都精选食材和药材,注重食材的季节性和地域特色,力求做到食材与药材的完美搭配。在制作工艺上,既保留了传统烹饪方法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工艺手段,确保产品的效果和口感。春季养肝的药膳可以帮助人们应对春之肝风内动引起的头痛、眩晕等问题;冬季补肾精的药膳则有助于人们在寒冷季节补充能量,抵御严寒。每一款产品都精准对应季节需求。”
尽管药膳历史悠久,但其有效性及科学性常受质疑。研究所通过现代技术手段破解难题,利用成分分析、药理实验量化药膳功效,并与科研及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临床试验。以“乾坤鱼头”为例,团队通过监测消费者血压和头晕症状改善情况,验证其缓解肝阳上亢的效果。“我们既要尊重传统,也要用数据说话,相关研究还在进行中。”杨勇强调。
攻坚克难:
金佛山药用资源实现创新转化
金佛山拥有4967种药用植物,包括“南川天麻”“南川玄参”“南川金佛山中华蜜蜂”等国家地理标志中药材,被誉为“中华药库”。如何根据季节变化及人体生理变化设计药膳配伍原则,将这座“天然宝库”中的“财富”转化为惠及大众的健康产品,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就开始关注药膳这一领域,九十年代开始一直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药膳的研究与应用,将研究成果汇总出版了《金佛山系列药膳》,共收录406款药膳。
金佛山丰富的资源以及前期大量的研究为后续的季节性药膳研发奠定了基础。
“在研发季节性药膳时,我们充分利用金佛山丰富的道地中药材资源,结合不同季节人体的生理需求,将这些优质药材融入药膳配方中。春季阳气上升,人体肝气较为旺盛,因此春季药膳多以养肝为主,以天麻莲藕羹为例,它对春季肝风内动引起的头痛、眩晕和常见的失眠、多梦等都具有一定的治疗、缓解和预防作用。”杨勇告诉记者。
此外,针对痰湿、湿热等体质的人群推出定制化药膳。例如,化湿吐司面包中加入了茯苓、薏苡仁,非常适合痰湿体质人群;银花绿豆饮料则是专为湿热体质者设计;针对重庆湿热气候,团队研发了茯苓薏仁粥。这种精细化设计,让药膳从“大众养生”迈向“精准调理”。
然而,药膳的研发并非一帆风顺,团队也遇到了不少挑战。“如何平衡药效与口感是药膳研发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杨勇表示。他以“凤鸣东街”(归芪鸡)为例,这道药膳源自经典名方“当归补血汤”,然而,当归的强烈气味让许多消费者不好接受。团队经过多次试验,最终通过蜜制黄芪和改良当归炮制工艺,解决了这一问题。另一款产品“元五行方黄精饮料”以南川原产的重庆道地药材黄精为主料,最初的产品因黄精口感偏涩且产品市场定位模糊而反响平平。团队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重新调整配方,将黄精九蒸九制,并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如今,这款饮料口感醇厚、顺滑,正逐渐成为年轻消费者的养生新宠。
合作宣传:
让药膳成为更多人的饮食选择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当前物质资源丰富的时代,药膳产品种类繁多,想要突出重围、闯出新赛道,并非易事。目前药膳推广还存在着认知不足、制作不规范、法律法规限制、推广渠道单一等挑战,但团队以创新思维打开了新局面。
“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天麻莲藕饮。天麻味甘性平,主入肝经………因天麻质地过硬有两种切碎方法,一种是将天麻冷水提前泡发48小时以上,另一种先用蒸锅蒸约20分钟,然后再切碎……”立春节气之时,研究所联合中国中医药报社在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及养生中国等微信公众号上,以图文及视频的形式发布了“天麻莲藕饮”的详细制作过程,“手把手”地传授读者如何制作药膳。
研究所与中国中医药报社联合推出二十四节气应时药膳栏目,目前已经更新7期,包括小寒节气的腊八粥、大寒节气的紫薯银耳汤、立春节气的天麻莲藕饮以及雨水节气的君子献玫等。“未来还将分年度逐步推出应体、应地药膳,在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的同时,赋能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健康。”杨勇表示。
单一渠道的推广,影响范围毕竟有限,团队决定走合作共赢之路,拓宽宣传渠道。
重庆南川东街景区曾因经营不善而客流稀少。2024年,研究所与景区内酒店“有间别院”合作,推出“春夏秋冬”四款季节药膳,并借助大屏滚动播放药膳科普视频。短短三个月,酒店人气显著提升,药膳菜品带动了住宿、购物等综合消费。“药膳不仅是菜品,更是引流利器。”酒店负责人感慨。
类似的故事还发生在金佛山药膳养生坊中。这家店最初客源稀少,门可罗雀。研究所为其引入“三应药膳”理论体系,通过调整菜单、培训员工等技术合作方式,为其重新构建商业模式,打造以健康养生为特色的餐饮店,该店2024年10月、11月营业额首次超过其他分店。
特色药膳让传统餐饮焕发新生,研究所这条合作共赢之路走对了。
为破解制作不规范、法律法规限制的问题,研究所正在推动药膳系列标准及生产经营药膳“三认证”工作,包括人员认证、药膳加工场所认证、具体药膳产品认证。“如果‘三认证’能顺利落地,对于三项认证均通过者,授予‘南川药膳三认证’标示及证书,可享受医保消费、产品宣传功效等政策。目前该项工作有望纳入南川区2025年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工作计划,正在积极推进中。‘三认证’一方面是为消费者负责,另一方面也是为药膳正名,希望‘三认证’能成为全国药膳标准化的示范样板。”杨勇表示。
从深山药材到现代餐桌,从古籍经典到数据驱动,从政策支持到产业落地,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以创新守护健康,让药膳走出古老典籍,成为现代人触手可及的健康选择。正如金佛山上生生不息的药用植物,中医药文化在守正创新中绽放出永恒的生命力,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联系地址:成都市十二桥路37号华神大厦B座五楼; E-mail:sckxys@foxmail.com
秘书处:028-87788670;事业部:028-87769288;秘书处医小古:15756591911;医宗微课网-您身边的医养课堂
版权所有 ◎2008-2024 四川医宗天康中医学研究院 ㊣版权声明 四川养生网 蜀ICP备130154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