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学历提升 -> 新闻内页
从黄氏按摩流派渊源看道家按摩学术特点
刘元华 廖品东 张戈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四川成都
成都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 四川成都
【摘要】探讨黄氏按摩流派学术思想渊源,结合黄氏学术思想,讨论道家按摩学术特点。研究通过运用实地调研,对其流派进行整理研究,吸取其有益的临床经验,使这一民间按摩技艺得以保存和弘扬,从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推拿学术的发展。
关键词 黄氏流派学术思想道家按摩学术特点
一、黄氏流派及创始人简介
黄氏按摩流派是流传于四川的一个本地流派,其传人众多,影响较大。
其创始人黄万香,四川金堂县人,上世纪随詹龙清真人学艺后,就一直从事临床,运用按摩却病。据流派传人叙述,她经常被推荐为省市领导人按摩。1958年黄氏响应党的号召,带 头成立了成都首家“针灸按摩诊所”,为我国最早的推拿按 摩机构之一(1956年北京成立按摩医院、1958年上海成立推拿联合诊所),该诊所后来发展为“成都市针灸按摩医院”。黄的诊所在当时成都很有影响,门诊天天爆满。
世纪50年代,她即获得国家认可的名老中医(按摩专家)称号,是国家第一批组织抢救与继承的对象(上海的一 指禅、河北的脏腑点穴和山东的推拿三字经流派等都得益 于50年代的那次整理与抢救中医的运动),当时成都市卫生 局曾指派柳惠文等人跟师学艺以整理与总结其经验。
二、从“黄氏按摩有无经络穴位”疑点看其渊源
整理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一直困惑着我们:流派传人张诚毅、雷淑玉、张戈等人都一致证实黄氏按摩流派重要人物黄万香不懂经络与穴位。黄万香本人不识字,其生前也多次表示自己不懂经络与穴位,自己说不出穴位及经络,但是该流派传人提供的按摩套 路中却包含了经络穴位。
虽然整理过程中我们一度认为黄万香“讲不来经,说不出穴,并不等于用不来经络和穴并不等于用不来经络和穴位”,认为她本人重 在实践,虽不懂经络穴位理论,却会使用经络穴位。但是在接下来的调研中,我们却发现“黄万香不懂经络穴位”极有可能是事实。
既往调研显示黄万香师承道教传人詹龙清真人,说明该流派与道家医学有着不可磨灭的血缘关系。因此课题组在四川甚至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道教按摩的搜索与调研,特别是在青城山道观以及武汉我们得到了一些重要的资料。
道家按摩有着自己一套理论与方法。 道家按摩与中医推拿指导思想不一样,中医推拿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之下,结合了现代医学(如生理学、解剖学等)一种外治疗法,而道家按摩则是以道家思想为原则,其中甚至夹杂了道家内丹术、方术的内容,道家按摩注重精气神的调护,道由心生,以内证引动、引导患者的气神,强调以一种长期的意念来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道家按摩并没有套路化的操作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注重一种“导引”化的按摩方式,因此也就 不重视中医推拿的核心内容—经络位,道家中人甚至不认为道家按摩 与中医推拿是同一个系统。
《千金要方》中辑录的“老子按摩法”以及清代谢墉《听钟山房集》中的《按摩十术》,这些影响深远且具有代表性的道教按摩方法中几乎没有论及中医的核心内容“经络与穴位”,武汉“袁氏按导学”
传人袁靖老师在接受课题组采访时,也提及国内影响深远的道家按 摩派系(以安纯如为代表)确实没有采用中医的经络穴位。
“一些道家按摩派系没有经络穴位”的观点以及黄氏流派传人奉 詹龙清真人为祖师,这些正好印证了不懂经络穴位的黄万香按摩是传
承了道家按摩思想。当然,随着中医学与道家思想地交融,现在很多集成了道家思想的按摩流派在发展过程中都汲取了中医学的精华—经络穴位。
三、在道家按摩基础上黄氏按摩流派学术思想的渊源与发展
1、黄氏按摩可以认为是在道家思想指导下,在传承道教按摩的基础上吸收、汲取了中医针灸推拿理论发展起来的以腹部按摩为核心内 容的一个推拿流派。
2、流派核心学术思想的发展与创新:黄氏按摩流派既往没有经 络穴位,但是我们整理研究发现其现有套路涉及了十四正经循行路线;在其操作过程中,其拨揉时间相对较久的部位(含穴位)达到34处,
由此看出按摩套路极具经穴按摩特色,这说明该流派自从高知识水平人才加人之后,如张诚毅(研究员职称,文学素养深厚)、柳惠文(原为卫生局干部)、雷淑玉(被行政部门指派跟师黄万香)等,极大地促进了该流派的发展,在核心学术思想方面开始加入了中医核心内 容经络穴位,使其学术思想得到了创新发展。张戈一文中就详细的阐 述了柳惠文在本流派经络穴位方面学术思想的发展与创新。
四、道教按摩学术特点
1、腹部按摩的核心思想
根据既往研究结论,黄氏按摩的重要学术思想就是“重视脾胃,不离院腹”,其观点与传承了道教按摩思想的“袁氏按导学”、“胡氏腹部按摩流派”、安纯如派系不谋而合,这些流派相继发表了以腹部按摩为核心思想的专著《腹部推拿学简编》、《中华腹部推拿术》。因此可以认为黄氏按摩同后两者一样,都秉承了道家思想,同样注重腹 诊/腹部按摩,这也间接证实了黄氏流派确与道教按摩关系密切。
在这些秉承道教思想的按摩流派当中,都认为“以腹部按揉运推”
等腹部按摩手法为主,“通过调和脾胃,疏通升降之枢”重点运用腹部按摩治疗脏腑疾病,起沉疴。当然经过后世的发展与演变,三者的 学术思想论述有些许差异,但是其中核心却见一同。
上述三者按摩思想与国内主要的腹部推拿思想(比如骆俊昌派系)也有不少交融之处。
2、以通为用,力度深重
黄氏流派内部流行着先师口诀,即“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病者不通,通者不病”。治疗疾病,减轻疼痛当以“通”为用。这点与胡氏按摩的“疏通升降之枢”、袁氏按导腹部总持法中“按导揣手,平调虚实,以使脉外气通,脉内血行,行则通,通则无滞,无滞则病已”,有异曲同工之秒。
重力度手法长于疏通,黄氏按摩手法就是建立在重手法一揉拨法基础之上的,长于对经络的疏通和对全身气血的调节,其他流派在疏 通气血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在手法方面要求达到更大的力度。
3、注重“导引”化的按摩方式:导引,亦作“道引”,是修炼者 以自力引动肢体所作的俯仰屈伸运动(常和行气、按摩等相配合),以锻炼形体的一种养生术。道教根据古人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蠢”的道理,认为人体也应适当运动,通过运动,可以帮助消化,通利关节,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是重要的道家养生方式。
孙思邀《千金要方》卷八十二《养性》篇记有“天竺国按摩法”、“老子按摩法”,虽提名按摩。实为导引。道家按摩在发展过程中,汲取了导引的思想,以“导”为主,注重患者精气神的调护,要求患者道由心生,以内证引动、引导自体精气神,强调意念,结合配合呼吸的按摩方式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参考文 献 】
【1】廖品东,刘元华,等.黄氏按摩流派研究进展补遗田.按摩与导引,2008.4(24):4——7
【2】周信文.实用中医推拿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1 0:32
【3】袁靖,袁氏按导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第1版
【4】廖品东、刘元华,等.黄氏按摩流派手法特征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1):23——2 5
【5】张戈.柳氏对黄派经穴按摩的探索与发展田.四川中医,1994.8:52——54
联系地址:成都市十二桥路37号华神大厦B座五楼; E-mail:sckxys@foxmail.com
秘书处:028-87788670;事业部:028-87769288;秘书处医小古:15756591911;医宗微课网-您身边的医养课堂
版权所有 ◎2008-2024 四川医宗天康中医学研究院 ㊣版权声明 四川养生网 蜀ICP备130154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