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行业资讯 -> 新闻内页
2023年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公示,将北京市朝阳区、天津市南开区、河北省沧州市、山西省长治市、上海市浦东新区、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宁波市、安徽省亳州市、江西省抚州市、山东省青岛市、河南省郑州市、湖北省黄冈市、广东省中山市、陕西省铜川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等 15 个城市确定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
在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和试验区的重大契机下,15个城市紧抓发展机遇,勇于改革创新,奋力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取得新成效。
以服务温暖人心
家门口的中医药关怀
走进孙思邈针灸医院,前来就诊的居民络绎不绝。乔奶奶因多年的糖尿病问题令她身体十分不适,一次偶然的机会前来问诊。仅半月时间,通过针灸和中药方剂的联合治疗,乔奶奶的身体得到了缓解。“这么好的医院就在家门口,不仅方便,而且治疗效果显著。给了我新的生活。”乔奶奶说。
近年来,陕西省铜川市大力推进孙思邈中医堂建设,孙思邈针灸医院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015年,郭林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东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建成孙思邈中医堂,2020年在陕西省铜川市新区建成“孙思邈针灸医院”,设立孙思邈中医堂、各类名医工作室,达到二级医院标准。如今,孙思邈中医堂正日益成为陕西乃至全国中医药工作的一张靓丽名片。
为方便患者看病就医,天津市南开区推动中医优势资源下沉基层,逐步建立以中医医疗为主体、治未病和康复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医疗服务格局。“不仅建设60个天津市级以上中医重点专科,基层医疗机构建立12个中医专科诊疗分中心、24个中医特色专科门诊,提高中医专科、专病诊疗水平,还实现中医馆、中医阁全覆盖建设,深化名医堂和中医医疗集群建设,强化市级中医治未病和中医康复中心建设,打造‘15分钟中医药健康圈’和‘30分钟津沽名医圈’,让优质中医药服务更加触手可及。”中医药服务已成为南开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我们坚持以服务人民健康为中心,立足朝阳特点,通过‘强基层、强龙头、强特色’,实现全区中医药健康服务提质增效。”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周世凯介绍,朝阳区从聚焦能力提升入手,做优做强中医优势专科。已初步形成了引领类带动区属医院、培育类带动基层社区的中医专科能力培育模式。
伴随着中医药与民生事业融合不断加深,中医药文化也逐渐浸润百姓生活。在广东省中山市,中医药健康夜市连续举办25场火爆出圈。除了便民,中医药的惠民特质,也融入到百姓生活的每一处。
河北省沧州市遴选33家乡镇卫生院、4个中医病种开展“日间病房”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上调中医辨证论治服务指导价格并纳入医保基金支付;安徽省亳州市选择15个中医门诊适宜技术病种和8个住院优势病种试点开展支付方式改革,全市32个医疗机构制剂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河南省郑州市中医住院病种增至61个,460种治疗性院内中药制剂纳入医保目录。
创新“中医日间病房”医保支付模式,患者可“随治随走,医保报销”……在医疗保障方面,众多试点城市积极调整医保政策,让中医药治疗更多地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中医药的便民与惠民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保障民众健康、促进社会发展的坚实防线。从优化医保政策减轻就医负担,到提升健康服务促进全民健康,中医药正以多维度的惠民举措,为民众的幸福生活添砖加瓦,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以传承守护经典
古老智慧的当代延续
中医药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如何让经典“活”起来,让人才不断涌现,是各地探索的重点。
在南京市中医院大明路院区内,有一处古朴雅致的展览馆——金陵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心。在这里,以金陵医派特色为主线,集中展陈、介绍了金陵医派的发展脉络以及标志性人物事件。
“金陵医派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融合了金陵地区的地域文化、哲学思想和医学智慧,是地域文化与医学完美结合的典范。传承金陵医派,就是传承地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唐伯才介绍,近年来,南京市中医药技术传承进一步落实。不仅建立多层次师承教育,开设金陵名医大讲堂,建设市级名中医工作室70个、老药工传承工作室6个,开展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带教工作,还构建金陵医派活态传承,在南京市中医院增挂南京市金陵医派研究院,开展金陵医派脉络梳理,挖掘整理金陵医派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中医流派多样性的重塑是学术繁荣的重要动因,也是中医“水系”不断流的重要因素。为此各地也纷纷挖掘独属于自身城市特色的中医药元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成立了中(维、蒙、哈)医医疗技术收集办公室,面向全疆征集特色诊疗技术,建立起较为系统的中(维、蒙、哈)医特色医疗技术档案库;江西省抚州市建设11个“旴江医派”民间中医师特色诊疗平台和16个民间中医师工作室,并在全国64个地方医学流派中率先成立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旴江医派研究分会,定期举办“旴江名医”大讲堂;山西省长治市广泛收集1124项中医药文献和民间技术,推进7个上党中医学术流派研究,“栗氏疡瘤”学术流派获批省级流派,中医古籍、秘方、验方和民间技法重新焕发光彩。
“要以产学研协同为重点,撬动高校与企业资源,将名老中医经验方、优势病种协定方转化应用,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郁东海介绍,要加强浦东新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中心、中医药传承研究中心、中医药创新促进中心内涵建设,开展一轮区级中医药适宜技术遴选、2批次培训,新立项21个“中医古籍、流派、名中医学术思想研究专项”、27个“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推进2个研究型中医医院、1个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研究型中医学科建设,共促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以创新驱动改革
数字时代的崭新篇章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成为推动中医药发展的重要动力。各试点城市积极拥抱创新,将现代科技与中医药深度融合,“智造”按下了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快进键,为中医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带来机遇,也为中医药数字化转型带来广阔空间。在这样的形势下,借助数字技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成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山东省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充力介绍,在智慧中医药服务方面,青岛在国内率先试点开展“互联网+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和中医体质辨识免费网络自测,在省内率先推出“中医药特色服务电子地图”,让群众看中医更方便。同时建成5个智慧共享中药房,助力群众“放心用中药”。
郑州市中医药数智服务平台和“1+6”智慧共享中药房,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实现智能辅诊、线上审方、智慧管理等功能;湖北省黄冈市探索“中医药+互联网+家庭医师”服务模式,在“i黄冈”APP上线艾灸、拔罐等7项中医药服务技术,居民足不出户,可在线预约家庭医师上门服务……如今,“智医”让医患沟通实现了“零距离”交流,百姓就医安心又放心。
为促进诊疗过程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再升级,浙江省宁波市推进中医药质控监管智能化,开启“智管”新模式。中医门诊病历质控从原来的月度人工抽查质控转变为每日AI全量质控;病历检查效率从原来每人每天约50份,提高到每天1万份以上;单份病历文书质控时间从原来8分钟缩短至3秒钟;丙级率较前下降超过50%……随着浙江省宁波市中医循证质控中心的成立,浙江省宁波市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搭建中医临床循证质控管理平台,构建三级智能化病历质控体系,推动中医病历质控从“人工质管”到“AI智管”的数智化,推进中医药质控监管智能化。
15个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城市,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各展风采。它们以服务温暖人心,让中医药成为百姓健康的贴心守护者;以传承守护经典,让古老的中医药智慧代代相传;以创新驱动改革,为中医药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中医药这颗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联系地址:成都市十二桥路37号华神大厦B座五楼; E-mail:sckxys@foxmail.com
秘书处:028-87788670;事业部:028-87769288;秘书处医小古:15756591911;医宗微课网-您身边的医养课堂
版权所有 ◎2008-2024 四川医宗天康中医学研究院 ㊣版权声明 四川养生网 蜀ICP备130154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