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点公告:
  • 立足四川、面向行业、辐射全国、放眼世界! 本着服务社会、服务民众、服务产业、服务会员的办会理念,促进民众健康、美丽、快乐、长寿!

  • 当前位置:行业资讯 -> 新闻内页
川蜀人口变局:经济大省的人口突围战
http://www.kxys.org.cn 发布:kxys.org.cn [2025-03-28]
  • 1bba6202209191118256121.gif


    当“人口负增长”的警报在四川盆地拉响,这个曾以“天府之国”自傲的内陆强省,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民生大考。连续两年减少10万人的数字背后,是老龄化与生育率低迷的双重夹击,是劳动力红利的加速消解,更是经济结构转型的阵痛与求索。


    一、历史经纬:从“人口王冠”到“负增长困局”

    翻开四川人口变迁史,恍若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1997年川渝分家前,四川头顶“中国第一人口大省”桂冠,户籍人口超1.2亿。分家后虽退居第三,但“天府之国”的虹吸效应仍在:成都平原的沃土、三峡工程的移民潮、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红利,让四川始终保持着人口净流入的傲人姿态。


    然而进入新世纪,人口流动方向悄然生变。改革开放释放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如潮水般涌向东部沿海;户籍制度松绑后,四川更成为全国劳务输出第一大省。2010年,全省流出省外人员达1050万,相当于每10个四川人中就有1人远赴他乡。这种“人口失血”,直接导致2000-2010年间常住人口锐减287万。


    转机出现在2011年。成渝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西进浪潮中,成都、绵阳等城市成为产业承接高地。省内转移就业人数首次超过外出务工人潮,四川人口开始止跌回升。但好景不长,2022年成为人口巅峰,随后两年连降10万人——这座内陆人口大省,终究未能逃脱人口负增长魔咒。


    微信图片_20250328145424.jpg


    二、双重消解:自然负增长与机械增长的博弈

    在四川人口变动的棋盘上,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正在上演激烈博弈。2024年统计公报揭示的真相令人警醒:全省出生人口53.6万,死亡人口78.9万,自然增长-25.3万。这意味着即使考虑净流入21万人口,仍难抵自然消亡的缺口。


    走进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的登记本记录着时代变迁:“十年前产床月周转120人次,如今不足40人。”生育率断崖式下跌的背后,是婚育年龄推迟、养育成本攀升、职场性别歧视的三重压力。某互联网企业HR坦言:“女性员工从备孕到产假,企业需承担近20万隐性成本,招聘时不得不‘三思’。”


    老龄化浪潮则以更凌厉的态势席卷而来。2024年,四川65岁以上老人占比突破18%,总抚养比逼近50%红线。在自贡市某养老院,85岁的张大爷望着空荡的床位叹息:“十年前护工还能一对一,现在三个老人共用一个护理员。”养老产业的供需失衡,让“银发经济”成为烫手山芋。


    微信图片_20250328145432.jpg


    三、产业突围: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

    人口困局倒逼产业升级。在成都科学城,人工智能训练师、工业机器人运维师等新职业蓬勃兴起,数字经济人才缺口达15万。四川省科学养生促进会会长桑子冰指出:“四川当下正面临着一种结构性矛盾,即 “低端劳动力过剩” 和 “高端人才饥渴” 的状况同时存在 。”。


    绵阳京东方光电的转型颇具样本意义。这家曾经的“用工大户”,通过“机器换人”计划使单位产值人力成本下降38%。车间主任王强说:“智能生产线虽减少2000个普工岗位,却新增300个工程师职位,人均产值提升60%。”这种腾笼换鸟的转型,折射出四川制造业从“人口依赖”向“技术驱动”的蜕变。


    农业大省亦在挖掘新潜能。在眉山泡菜产业园,90后“新农人”通过直播带货,将传统泡菜卖出2亿元年销售额。“我们团队12人,带动周边300户农户,人均增收8000元。”这种“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模式,正在重塑四川农村的经济版图。


    微信图片_20250328145438.png


    四、政策破局:从“控制人口”到“服务人口”

    面对人口变局,四川政策工具箱正加速升级。2024年推出的“蓉漂计划3.0版”,将人才安居补贴提至百万级;攀枝花试点的育儿补贴政策,使当地出生率回升1.5个百分点。更引人注目的是成都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将专业养老机构搬进居民小区,让老人在“一碗汤距离”内享受专业服务。


    在川南某劳务输出大县,返乡创业园成为新风景。35岁的陈浩放弃沿海厂长的职位,回乡创办电子加工厂:“政府提供三年免税和10万创业贷款,如今厂里80%是本地女工,月均工资3500元。”这种“归雁经济”,正在缝合城乡发展的裂痕。


    但真正的破局之道,在于重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共识。当幼儿园延时服务解决双职工接娃难题,当社区托育点成为“家门口的放心港湾”,当企业不再将育龄女性视为“风险资产”,生育才能回归家庭的自然选择。


    微信图片_20250328145446.png


    五、未来展望:在人口变局中寻找新机遇

    站在人口拐点的历史节点,四川的故事是中国的一个缩影。那些产房里此起彼伏的啼哭,养老院里相互搀扶的身影,实验室里彻夜不眠的灯光,共同编织着人口变局下的生存图景。当政策暖意与民间智慧相遇,当技术创新与社会治理共振,这片孕育过古蜀文明的土地,必将在人口转型中书写新的传奇。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成都的街道上,智能养老机器人与老人共舞;天府新区的产业园里,工程师团队正在攻克“卡脖子”技术;川东的田野上,无人机播种绘就现代农业的画卷。这些生动场景,将见证四川从“人口大省”向“人才强省”的华丽转身。


    毕竟,生命的延续从不止于数字,更在于每个家庭温暖的灯火,每个个体绽放的可能。在人口变局的浪潮中,四川正以创新之姿,书写着新时代的“天府传奇”。




    四川医宗天康中医学研究院

    古盘龙



    1.jpg



    167133205664008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