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点公告:
  • 立足四川、面向行业、辐射全国、放眼世界! 本着服务社会、服务民众、服务产业、服务会员的办会理念,促进民众健康、美丽、快乐、长寿!

  • 当前位置:天古讲坛 -> 新闻内页
四川草原建设:让保护中发展与发展中保护相得益彰
http://www.kxys.org.cn 发布:kxys.org.cn [2021-08-02]
  • 红军长征“过草地”,过的就是四川的草地。在红色精神传承下,四川草原也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发展相协调之路。


    四川省地处长江、黄河上游,草原资源十分丰富,草原面积3.13亿亩,占全省幅员面积的43%,可利用天然草原面积2.65亿亩,占全省草原总面积的84.7%,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四川也是南方草原第一大省,这里有毛垭大草原、章德大草原、龙灯草原、八美草原、塔公草原、红原草原等等。


    四川的草原类型多样,共有11类35组126个型,海拔270-5500米均有分布。草原面积最大的前三类依次是高寒草甸草地类、高寒灌丛草地类、山地灌草丛草地类,分别占全省草原总面积的49%、15%、9%。天然草原牧草构成以禾本科、豆科、莎草科和杂类草为主,其中禾本科植被107属355种,豆科植物64属213种。


    一直以来,草原不仅是四川省农牧民世代经营并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草原生态系统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素有“黄河蓄水池”“中华水塔”之称。“十三五”以来,四川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努力推进草原保护修复,着力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天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85.6%,比2012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0个百分点,草原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稳步提升。


    微信图片_20210802094157.jpg

    “川草1、2号”老芒麦种子繁育基地


    微信图片_20210802094319.jpg

    藏绵羊


    微信图片_20210802094206.jpg

    草原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维护黄河上游生态安全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四川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充分考虑生态承载能力,科学合理布局,统筹推动草原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全省以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和退牧还草工程为重点,采取禁牧封育、补播改良、施肥灌溉、鼠虫害防控、持续管护等措施,对严重、中轻度退化草原和天然草原实施分类保护修复。


    “十三五”期间,四川省治理严重退化草原7684万亩,建设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围栏1231万亩,退化草原改良905.5万亩,人工饲草地建设172万亩,实施退耕还草工程14.6万亩,黑土滩治理26万亩、毒害草治理20万亩,灭鼠灭虫5315万亩。2020年,全省天然菌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5.8%,比2015年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0个百分点。


    四川省还将围绕构建"四区八带"生态修复空间格局,将草原作为川西北生态修复区的重要内容,重点采取退牧还草还湿、封禁保护、草原鼠虫害治理等措施,计划“十四五”实施草原生态修复3450万亩,进一步增强草原生态功能。


    微信图片_20210802094208.jpg



    强化草原生态保护


    2011起,四川省在阿坝、甘孜、凉山三州48个县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草原禁牧补助7000万亩、草畜平衡奖励14200万亩、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助45.2万户,累计向农牧民兑现直补资金86.95亿元;实施牧草良种补贴4.3亿元,建植一年生和多年生人工草地2332万亩;实施牲畜良种补贴4062万元,引购牦牛种公牛、种公羊2.6万头(只)、肉牛冻精补贴88.6万头。截止2015年底,全省完成超载减畜1783.68万羊单位,完成目标任务的138.9%,牧区超载率下降到10.0%。“十三五”期间,四川省每年实施草原禁牧7000万亩、推行草畜平衡1.42 亿亩,牲畜超载率下降到9%,基本实现草畜平衡。


    四川省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即保证农牧民在禁牧的情况下,经济利益不受到损失。同时,又提高了农牧民保护草原的积极性。


    为了有力配合补奖政策实施,四川省落实配套资金6.5亿元,建成标准化“两棚一圈”2万多户、160多万平方米,建立户营打贮草基地233.9万亩、县级抗灾保畜打贮草基地8个16万亩、标准化草场44个8.8万亩,建设现代家庭牧场295户、牲畜改良点320个,进一步强化草原生态保护效果。


    微信图片_20210802094212.jpg


    科学发展现代特色草产业


    科学发展现代特色草产业为全省草业发展增效,四川省推进“点上”发展饲草基地、培育经营主体,带动畜牧业发展。


    近年来,四川省因地制宜加强人工饲草基地建设,解决季节性饲草短缺问题,开展抗旱、抗寒、深根系乡土草品种的选育和示范推广,开展干草调制、饲草青贮及青贮技术试验示范,切实增加草原治理用草和优质饲草供给。目前,全省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主到912亿公斤,人工种草鲜草总产量401亿公斤,可养殖草食牲畜4520万个羊单位,折合牦牛900万头。


    此外,四川省还建立牧草产品加工企业150个,加工产值150亿元。扶持牧区发展畜牧业专合社4163个,建设集体牧场197个、家庭牧场3367户。健全联农带农机制,红原县瓦切镇牦牛养殖专合社带动本地720户牧农户均增收1250元。同时,全省依托优质的天然草原和饲草基地的优势,2020年四川牧区牛羊存栏1200万头(只),出栏 678万头(只),肉产量63.8万吨,奶产量31万吨。牧区畜牧业总产值303亿元、占农业产值的57%。


    微信图片_20210802094218.jpg


    四川省在高寒草原区重点推广种植老芒麦、披碱草、藕草等优质饲草;在中低海拔草原(地)区,重点推广种植一年生黑麦草、杂交狼尾草、青贮玉米、甜高粱、光叶紫花苕等优质饲草。同时,优化培育和管理草坪草、观赏草,探索草的食用功能,研究开发青汁、饮料、叶蛋白、唐食纤维等功能性食用草产品。


    四川省将通过加快建设草种业,大力发展草牧业,推进饲草种植业积极发展草产品加工业,扎实推进草坪产业,稳步发展草原旅游产业等,力争“十四五”末草原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大力发展草原生态旅游业


    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四川省充分挖掘草原的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和文化科普等功能,以国道、省道为主级着力做大做强草原生态旅游业,探索出了一条带有四川特色的草原生态旅游之路。


    四川省以若尔盖大草原等为依托,在川西北生态区南、中、北三个草原生态经济产业带上,加强主要干道周边草原修复、人工种草、景观建设,构建省级草原旅游示范区和高品质现代草牧业园区,推动草原资源利用方式由传统单一放牧向生态观光旅游功能扩展,促进农牧民转产转业。仅若尔盖地区就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从事草原文化旅游和草原湿地管养等行业。


    微信图片_20210802094221.jpg


    挖掘草原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做好“草原+”“畜牧+”“旅游+”文章,走草旅结合、牧旅结合、农旅结合、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子。2020年,四川省发展草原旅游点200个,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建成精品旅游村寨1170个,牧家乐2118家,转产从业人员28600余人。同时,四川还通过每年举办大熊猫、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旅游节会、论坛,举办草原音乐节、美食节、运动会等特色节会,带动牧区大力发展草原游、赛马节、藏家乐、牧家乐等,促进草原的绿色发展,让牧民和全国消费者从中受益。


    微信图片_20210802094224.jpg


    为推动全省林业和草原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四川专门成立了省林业和草原生态旅游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生态旅游发展规划、重要政策、重大项目、重大问题研究上的咨询作用,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有效性。


    下一步,四川省将建立全省统一的基本草原管理数据库,抓好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管理,探索建立一批草原自然公园,编制实施川西北草原生态修复试点方案,综合采取人工种草、禁牧封育、鼠虫治理等措施,统筹推进草原生态治理。同时,将建立种养循环、草畜一体的现代草生产基地、现代草业园区,大力推进草种业创新,加强乡土草种选育,积极探索发展食用草。








  • 未命名_自定义px_2021-06-25-0.png


                                          联系地址:成都市十二桥路37号华神大厦B座五楼; E-mail:sckxys@foxmail.com

    秘书处:028-87788670;事业部:028-87769288;秘书处医小古:15756591911;医宗微课网-您身边的医养课堂

    版权所有 ◎2008-2024 四川医宗天康中医学研究院 官方教育培训 ㊣版权声明  蜀ICP备130154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