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点公告:
  • 立足四川、面向行业、辐射全国、放眼世界! 本着服务社会、服务民众、服务产业、服务会员的办会理念,促进民众健康、美丽、快乐、长寿!

  • 当前位置:行业资讯 -> 新闻内页
针灸四不传之秘的探索与实践
http://www.kxys.org.cn 发布:kxys.org.cn [2024-03-06]



  • 自古以来,针灸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一直在疾病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针灸之道博大精深,其中的不传之秘令无数医者探寻不已。



    天宗针灸学派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结合古法针灸逐渐总结出,针灸的精髓在于深浅之道。正如古人所言:“中药的不传之秘在计量,而针灸的不传之秘即在深浅。”本文将从四个方面阐述针灸深浅的指导原则,以期为医者提供借鉴与启示。



    1.png



    一、在筋守筋,在骨守骨



    《黄帝内经》有云:“在筋守筋,在骨守骨。”这一原则强调了针灸时针刺深度的选择应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而有所调整。当病变位于筋肉层时,针刺应浅而达筋;当病变深入骨骼时,针刺则应深而及骨。这种深浅有别的针刺方法,体现了中医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和精准。



    例如,在治疗带状疱疹时,浅刺能迅速止痛,疗程短暂;而深刺则效果欠佳,治疗时间延长。同样,对于筋骨疾病,浅刺往往难以奏效,需深刺方能直达病所。由此可见,针刺深浅的选择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2.png



    二、病有浮沉,刺有深浅



    《黄帝内经》又云:“病有浮沉,刺有深浅。”这一原则告诉我们,疾病的深浅层次决定了针刺的深度。春夏阳气在外,人气亦浮,此时宜浅刺以顺应阳气升发之势;秋冬阳气内藏,人气在脏,此时宜深刺以顺应阳气收藏之性。这种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针刺深浅的方法,体现了中医因时制宜的治疗思想。



    在临床上,我们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灵活选择针刺的深度。如对于急性、表浅性疾病,可采用浅刺法以迅速缓解症状;而对于慢性、深入性疾病,则需采用深刺法以深入病所,达到根治之目的。



    33.png



    三、刺远宜深,刺近宜浅



    “刺远宜深,刺近宜浅”这一原则强调了针刺深度与病位远近的关系。当病位远离针刺部位时,宜深刺以达病所;当病位邻近针刺部位时,宜浅刺以避免损伤正常组织。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医对针灸安全性的重视。



    例如,在治疗关节炎时,由于足三里与膝关节距离较近,我们通常采用浅刺法以避免损伤关节结构;而在治疗胃病时,由于胃离足三里较远,我们则需采用深刺法以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根据病位远近调整针刺深浅的方法,既保证了治疗效果,又确保了患者的安全。



    4.jpg



    四、病轻宜刺浅,病重宜刺深



    “病轻宜刺浅,病重宜刺深”这一原则告诉我们,疾病的轻重程度决定了针刺的深度。对于轻症患者,浅刺即可达到治疗效果;而对于重症患者,则需深刺以攻邪外出。这种根据病情轻重调整针刺深浅的方法,体现了中医因病施治的治疗原则。



    在临床上,我们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针刺深度。如对于感冒等轻症疾病,可采用浅刺法以疏散表邪;而对于中风等重症疾病,则需采用深刺法以醒脑开窍、通经活络。这种因病施治、因人制宜的针刺方法,使针灸治疗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综上所述,针灸之深浅之道是中医针灸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灵活掌握和运用“在筋守筋、在骨守骨”“病有浮沉、刺有深浅”“刺远宜深、刺近宜浅”“病轻宜刺浅、病重宜刺深”等四个指导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针灸在疾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我们也应不断探索和创新针灸技术与方法,以推动中医针灸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5.png


  • 未命名_自定义px_2021-06-25-0.png


                                          联系地址:成都市十二桥路37号华神大厦B座五楼; E-mail:sckxys@foxmail.com

    秘书处:028-87788670;事业部:028-87769288;秘书处医小古:15756591911;医宗微课网-您身边的医养课堂

    版权所有 ◎2008-2024 四川医宗天康中医学研究院 官方教育培训 ㊣版权声明  蜀ICP备130154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