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养生文化 -> 新闻内页
转眼间来到了大暑节气。大暑是农历24节气当中的第12个节气,大暑节气的到来也意味着中国大部分地处在最热的时期,也就是说这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来了。
俗话说:“热在三伏”。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更加炎热。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
大暑时节,气候炎热而生机勃发,阳气最为旺盛,阳气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活跃。民间有:“一岁难过关,唯有三伏天”的说法。除了暑气逼人外,在大暑前后,旱涝、风暴发生频繁,暑湿之气容易乘人肌肤腠理开泄、汗液增多之际虚而入,导致体内阳气受损,心气亏耗,故大暑时节注意养生很重要。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袪暑湿治冬病
俗话说“热在三伏”,7月22日的大暑节气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阶段,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中医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也就是说阳虚证是最佳的治疗时机。所以,大暑时节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生的慢性病是最佳的治疗时机,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夏天阳气旺盛,治病就是通过艾灸等方式利用补充阳气达到疗养效果,通常情况下,那些冬天容易患的疾病也就是阳虚症的疾病是可以冬病夏治的。
合理饮食
在中医的角度里面认为天人相应,我们的身体要适应季节的变化,所以在夏天的时候我们要选择性的挑选食物,让我们的身体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在大暑这个时间段,想要做到养生,要保证我们每天有足够的蛋白质摄入。豆制品、奶制品、鸡、鸭、鱼、肉等等,都有利于蛋白质的补充。
夏天的气温高因而人体的新成代谢也比平时快,消耗的能量也大,所以蛋白质的补充很有必要。另外,我们可以适当的给自己增加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摄入,例如绿豆汤,百合粥以及苦瓜等等。
多饮温水
每到炎热的夏日,很多人都喜欢喝凉水,甚至是冰水,或者是冰的饮料来进行解渴,其实天气越热,我们身体水分的流失就会越多,及时补水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们大量的吃喝冰水,或者是冰饮料,不仅会刺激到我们肠胃系统,同时女生还会出现痛经,血液淤积的情况,最好是饮用带有一定温度的白开水。
保持良好情绪
随着天气逐渐炎热,人们往往总是处于一种心烦意燥的状态,可能经常会出现吃不下饭等情况。其实,这样的情况就代表着我们已经动了肝火,也就是情绪中暑,我们要引起一定的关注。因为对于我们身体健康来说,“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的危害甚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会引发猝死。所以要尽量避免自己出现急躁,烦闷等情绪,要时刻维持着一种好心情,轻易不动肝火。因此,人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来防止“情绪中暑”的发生:
第一,要“静心”养生。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我们越要心静,尽量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不要生闷气,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感到心烦意乱时可以想想一片绿林、一片蓝天等,平静一下心情。
第二,要保证睡眠。情绪与睡眠亦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心情会变得急躁。经常作息颠倒或长期熬夜的人,通常情绪也不稳定。因为夜间11点至凌晨1点是脏腑气血回流的时间,此时,血回流到肝脏准备储存精气(能量),如果不睡,能量无法被贮藏,就会肝盛阴虚,阴阳失和。
运动强度宜适度
夏天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出去运动,但是运动消耗性比较大,流失大量的体液就等于流失了我们体内大量的水分,身体内水分不足的话,心情也会容易干燥不安。所以,要尽量从事一些温和的运动,例如打太极。选择比较缓和的运动,让我们的呼吸平缓,从容不迫,身体内的血管以及经脉,有机会得到足够的休息。晚上散步的时候,可以听一些比较悠闲的音乐,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要过于的激动,更加不要经常发怒急躁。